华裔数学家陶哲轩(Terence Tao)

9 个月前 124

陶哲轩(Terence Tao)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美国华裔数学家,以下是对他的一些方面的介绍:

个人背景和成长经历方面

  • 1975年7月17日(也有资料显示是15日 )出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 他的父母陶象国与梁蕙兰均是香港大学的毕业生,后移民澳大利亚。
  • 童年时期就展现出极高的数学天赋,2岁时就开始教其他孩子数数,3岁半曾短暂进入私立小学,但因不适应后在幼儿园由母亲指导自学小学数学课程。
  • 7 岁自学微积分并出版了一本关于用Basic程序计算完全数的书。
  • 8岁半时参加SAT数学部分的测试,夺得760分的高分(满分800分)。
  • 10 - 12岁连续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依次获得铜牌、银牌、金牌,是年级最小奥赛金牌获得者且该记录一直保持 。
  • 14岁进入澳洲的弗林德斯大学就读,两年取得学士学位,一年取得硕士学位。
  • 17岁进入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师从沃尔夫奖获得者埃利亚斯·施泰因(Elias Stein)。

学术成就方面

  • 是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代数数论等接近10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大师级数学家 。
  • 与他人共同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指导理论(即:数字压缩成像技术),该理论在信息论、信号和图像处理、医疗成像、模式识别、地质勘探、光学和雷达成像、无线通信等领域受到关注,并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为2007年度“十大突破性技术”。
  • 2015年9月17日,陶哲轩宣布证明了保罗·埃尔德什(Erd s Pál)在1932年提出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the Erdós discrepancy problem)存在,这是个困扰学术界80多年的问题。

职业发展方面

  • 1999年,24岁时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
  • 是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院士。
  • 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工作,并且是该系分析组的成员,还是多个数学期刊的编辑或副编辑。

其他方面

  • 2006年夏,获得麦克阿瑟基金(macarthur foundation)天才奖。
  • 2006年末,开始在WordPress上写博客分享自己科研的多方面思考结果。
  • 2008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艾伦沃特曼奖(alan t. waterman award)。
  • 2009年12月,成年后的陶哲轩第一次回到他的祖籍国中国,参与第二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评审工作。
  • 2023年5月13日,他和物理学家劳拉·格林(Laura Greene)共同领导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组。

陶哲轩不仅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受到广泛尊敬和赞誉,而且他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理念也常常被人们探讨和借鉴。

以下是陶哲轩在人工智能领域(AI)相关方面的一些表现和可以认为是其贡献的点:

观念倡导与推动合作方面

  1. 积极倡导使用像Lean和Coq这样的证明助手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形式化和验证复杂的数学证明,为人工智能在数学证明流程中发挥作用奠定基础,并且他参与了由Talia Ringer发起的AI在数学中资源列表的推广和编辑工作,为那些希望进入数学AI领域的人提供帮助。
  2. 他提出未来数学家可以通过向类似GPT的AI解释证明,AI会将其形式化为Lean证明等观点。强调AI和自动化证明检查器的引入将使得数学领域的合作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通过将证明分解成小部分并由计算机验证,数学家们可以在更大规模的项目上合作,而无需逐一验证每个人的工作。

实践探索方面

  1. 他用GPT - 4解决了自己的一个数学难题,称“它给我提供了最终的解题思路,接下来我只需要继续计算就行”。
  2. 他亲自尝试用AI辅助编写代码,比如他将自己对零密度估计文献回顾中所有的界限汇总到一个Python文件中,并用它创建了附带的动画,并且在博客中提到了AI辅助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引发思考和讨论方面

  1. 他对AI在数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很多思考和讨论,如在采访中他谈到目前的AI在处理数学家直觉和知识的方面还存在局限,很多数学知识并未在已发表的论文中捕获,而是在对话和讲座中传授。

  2. 对于AI生成的数学证明是否会被接受等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推动了学界对AI在数学领域应用的边界、未来走向等方面的探讨。

  3. 对于AI在数学界的应用前景和可能带来的改变(如数学家的角色转变、分工合作模式等)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如他认为未来可能出现数学家作为项目经理、专门的AI培训师以及将AI生成的证明转化为人类可读形式的专家等角色。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