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算力2025主要目标

9 个月前 计算核心 76

中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
新型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算力基
础设施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多元泛在、
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等特征,对于助推产业转型升
级、赋能科技创新进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社会高
效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计算、网络、存储和应用协同
创新,推进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算力对数字经
济的驱动作用,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至2025 年,计算力方面,算力规模超过 300 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 35%,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

运载力方面,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间基本实现不高于理论时延 1.5 倍的直连网络传输,重点应用场所光传送网(OTN)覆盖率达到 80%,骨干网、城域网全面支持 IPv6,SRv6等创新技术使用占比达到 40%。

存储力方面,存储总量超过 18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
到 30%以上,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
100%。

应用赋能方面,打造一批算力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
工业、金融等领域算力渗透率显著提升,医疗、交通等领域应
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能源、教育等领域应用范围进一步扩
大。每个重点领域打造 30 个以上应用标杆。

二,重点任务

完善算力综合供给体系

  1. 优化算力设施建设布局。按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
    枢纽节点布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节点
    面向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有序建设算力设施;贵州、内
    蒙古、甘肃、宁夏等节点推进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同时,着力提
    升算力设施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加强
    数据中心上架率等指标监测,整体上架率低于 50%的地区规划
    新建项目应加强论证。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以“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布局海外算力设施,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

  2. 推动算力结构多元配置。结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业务
    需求,重点在西部算力枢纽及人工智能发展基础较好地区集约
    化开展智算中心建设,逐步合理提升智能算力占比。推动不同
    计算架构的智能算力与通用算力协同发展,满足均衡型、计算
    和存储密集型等各类业务算力需求。

  3. 促进边缘算力协同部署。加快边缘算力建设,支撑工业制造、金融交易、智能电网、云游戏等低时延业务应用,推动
    “云边端”算力泛在分布、协同发展。加强行业算力建设布局,
    满足工业互联网、教育、交通、医疗、金融、能源等行业应用
    需求,支撑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

  4. 推动算力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面向业务需求的算力
    设施、IT 设备、智能运营等方面的基础共性标准,完善相关技
    术要求、测试方法等,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
    作用。同步探索算力计量、感知、调度、互通、交易等方面标
    准建设,支撑算网融合产业化发展。

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

  1. 优化算力高效运载质量。探索构建布局合理、泛在连接、灵活高效的算力互联网。增强异构算力与网络的融合能力,通过网络的应用感知和资源分配机制,及时响应各类应用需求,实现计算、存储的高效利用。针对智能计算、超级计算和边缘计算等场景,开展数据处理器(DPU)、无损网络等技术升级
    与试点应用,实现算力中心网络高性能传输。

  2. 强化算力接入网络能力。推动城域光传输设备向综合接
    入节点和用户侧部署,加快实现大带宽、低时延的全光接入网
    络广泛覆盖,城区重要算力基础设施间时延不高于 1ms。提升
    边缘节点灵活高效入算能力,满足企业快速、就近、灵活、高
    效联接算力需求。

  3. 提升枢纽网络传输效率。推动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直
    连网络骨干节点,逐步建成集群间一跳直达链路,国家枢纽节
    点内重要算力基础设施间时延不高于 5ms。推动超低损光纤部
    署,优化光缆路由。加快 400G/800G 高速光传输网络研发部署
    和全光交叉、SRv6、网络切片、灵活以太网、光业务单元等技
    术应用,实现网络传输智能高效、灵活敏捷、按需随选。

  4. 探索算力协同调度机制。推动以云服务方式整合算力资
    源,充分发挥云计算资源弹性调度优势。鼓励各方探索打造多
    层次算力调度架构体系,建设可满足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多元异
    构算力调度、应用、研发、验证的平台环境。依托国家新型互
    联网交换中心、骨干直联点等设施,促进多方算力互联互通。

信息来源:gov.cn

相关资讯